- DCA(定期定額投資) = 固定時間投入固定金額,分散買入成本。
- 降低情緒化決策、減少自己被市場影響的風險、培養長期投資習慣。
- 我自己才剛開始測試,做法是:MAX 入金 → 買 USDT → TRC20 轉到 OKX → 2邊都啟用定投機器人。
為什麼我開始測試 DCA?
在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波動真的很驚人,比特幣、以太坊一天漲跌 10% 都不稀奇,要不是我真的很懶惰進進出出,不然我應該自己很快就是被割韭菜。
後來看到 YouTube 上的幣圈投資人都會介紹「定投機器人」功能,想想跟台股的定期定額很相似,若想要配置一些資產在加密貨幣中,我就覺得可以試試看。雖然知道有風險,但至少這種方式比較無腦機械化,不會因情緒亂操作。
DCA (Dollar-Cost Averaging)
DCA = 定期定額投資 = 平均成本法,也就是在固定時間投入固定金額,不管市場漲跌都照著做。
這樣的好處是:
- 價格高的時候買少一點
- 價格低的時候買多一點
- 長期下來平均成本平滑,不會一次買在高點。
換個實際一點的例子:
假設我自己設定每個月固定丟 100 美元去買比特幣,不管那個月比特幣在 3 萬還是 4 萬,我都會照買。對我來說,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:不用天天盯著盤研究走勢,也不用糾結「到底是不是現在要買」。在加密貨幣這種超級震盪的市場,DCA 算是一種能讓自己安心睡一晚的方式。
DCA 的優點,有4個說服我使用的原因
1. 分批進場,不跟著市場一起波動
加密貨幣的價格一天漲跌個 10% 真的很常見,如果一次砸大錢,很容易剛好買在高點,帳面立刻就慘綠。DCA 的好處就是分批進場,價錢高的時候少買一點、價錢低的時候多買一些。長期下來平均成本會比較平滑,不會因為一次進場選錯點位而被套牢。
2. 不用天天盯盤,少一點情緒干擾
我覺得投資最難的是「心態」,因為大家都會在行情好的時候衝動追高,在下跌時又忍不住想賣。DCA 反而很像一個「機械化紀律」,設定好固定金額和頻率之後,就不用管短期漲跌。這樣也比較能專注在長期價值,不會被每天的波動牽著走。
3. 小額開始也行,進場壓力不大
如果剛開始資金不多,或者還在摸索市場,其實 DCA 是很不錯的方式。像我自己也是先設定小額測試,每週或每月固定丟一點錢,邊做邊觀察,也能慢慢累積到一定部位。
4. 無情機器人,設定好就能自動扣款
現在交易所幾乎都有「自動定投」功能,只要一次設定,之後就會自動幫你扣款買幣。對於平常很忙、也不想天天盯盤的人來說,這真的是省心很多。就像是把投資丟給一個機器人去執行,自己只要定期檢查帳戶就好。
DCA 的一些盲點:還是要知道風險
雖然 DCA 聽起來很穩健,但它不是萬能解法,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:
1. 可能錯失牛市中的高收益
DCA 平均成本的特性,代表你不會在最低點一次梭哈。假如市場一路往上漲,分批買反而會抬高成本,報酬率比不上早早一次性進場。對追求快狠準、想短期衝高報酬的人來說,DCA 可能會顯得「有點無聊」。
2. 沒有保證獲利
DCA 的確能分散風險,但它不能保證一定賺錢。如果你選到的幣長期下跌或根本沒價值,就算平均成本再漂亮,最後還是會虧。所以挑幣的眼光很重要,最好是選你真的看好、認同它長期價值的標的,我自己目前就是比特幣跟以太幣在小量測試中。
3. 手續費長期下來會變成本
因為 DCA 是分批買,交易次數多了,手續費就會慢慢堆疊。雖然單筆看起來不多,但時間拉長也可能吃掉一部分收益。選平台的時候要特別注意,有些交易所定投免手續費,會比較省。
4. 不適合想短期暴富的人
DCA 是偏長期的策略,效果需要時間累積。如果你的目標是短線投機,想靠幾天或幾週就翻倍,DCA 應該會讓你覺得很慢,甚至有點煩。它更像是一種紀律工具,而不是暴利捷徑。
總之,DCA 可以當成一個穩定心態、分散風險的工具,但還是要清楚它的限制。最重要的還是搞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,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,這樣才比較不會中途後悔。
3步驟就能在加密貨幣市場實踐 DCA
其實在加密貨幣市場套用 DCA 一點都不難,重點就是 選對標的、選好平台、設定後就別管太多。
步驟1:選擇長期看好的加密貨幣
DCA 本質就是長期策略,所以一開始挑標的就很重要。對我來說,比特幣(BTC)和以太坊(ETH)會是比較安心的選項,因為市值大、流動性高,生態系也完整。如果你研究過其他幣種覺得有潛力,也不是不行,但務必要做好功課,畢竟「長期投入」代表你要能撐得住波動。
步驟2:挑一個支援定投的交易所或平台
這部分蠻方便的,現在很多交易所都已經內建定投功能:
- OKX:有「定投策略」,可以選擇。
- MAX(台灣交易所):有自己的 DCA 交易機器人,參考:MAX Exchange / MaiCoin 操作教學
平台選擇除了定投功能本身,我自己也會看 安全性、手續費、介面操作,這些都會影響你用得順不順,如果我的資訊有錯也麻煩跟我說一下!
步驟3:設定金額與頻率,交給自動化
- 金額:比方說每週 50 USDT、每月 200 USDT,重點是金額要在「跌的時候也能繼續買」的範圍內,不會影響日常生活。
- 頻率:常見的就是每週或每月。我自己偏好「每週一次」,因為想跟台股的每月一次差異看看,沒有特別原因。
設定完成後就可以放著不管,系統會自動幫你買,省下盯盤的麻煩。提醒一下:記得確認帳戶裡有足夠的資金,避免因為沒錢而「斷投」。
關於 OKX 的定投策略,可以直接參考官網的文章

加密貨幣 DCA 常見問題
其實很簡單,就是 固定時間、固定金額買幣。不用管市場當下是漲還是跌,長期下來會把你的平均成本「攤平」。對我來說,DCA 比較像是一種「懶人投資法」,不用天天盯盤。
應該會的。如果選錯幣,或者剛好在歷史高點開始定投,那還是有可能虧損。DCA 只能幫你降低波動帶來的壓力,但不保證獲利。標的很重要,這就是為什麼我自己還是以 BTC、ETH 為主。
一次性投入如果踩中牛市起點,回報可能比 DCA 高很多。大部分人(包含我自己)沒辦法通靈,所以我就無腦選 DCA。
選幣 → 選平台 → 設定金額+頻率 → 開自動定投,像幣安、OKX)都有很完整的功能。
如果是超級保守派,可以考慮分不同平台 DCA,但我覺得資產量不大可以先集中,方便操作;金額大了再分散風險。
DCA 當作一種習慣就好,希望荷包都能穩定成長
加密貨幣市場真的很難捉摸,我自己其實也才剛開始嘗試,所以更想找一種「不會讓荷包大起大落」的方式,我相信 DCA 是一個相對穩健的策略。至少,它幫我建立了一點點投資紀律,也讓我覺得「走在一條能持續下去的路上」。
這篇文章只是一個紀錄,不是什麼投資建議。希望我們都能在加密貨幣的路上,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,讓荷包穩定成長🚀
感謝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