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研究怎麼購買加密貨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,就是看了一個我平常有在關注的 YouTuber『HackBear 泰瑞-公開我的全部身家,資產配置』感受到加密貨幣似乎是投資的機會,以前會覺得 8 成都是詐騙吧,但發現加密貨幣的世界其實水很深,不要帶著有色眼光去看待,用自己一些存款(投資損失也不會心動那種)來試試,如果你也有興趣,就繼續閱讀我的簡單操作心得吧!
常見的台灣加密貨幣入金方式
1. 信用卡 / Apple Pay
- 優點:操作簡單、速度快,像線上刷卡一樣。
- 缺點:手續費通常在 2–5% 之間,金額大時非常不划算。而且台灣金融監管機構(FSC)已經要求銀行不得提供信用卡給加密平台作為支付方式,我自己用台灣的永豐大戶卡、甚至以前在美國讀書的 BoA 信用卡就是失敗沒有辦法入金到 OKX 加密貨幣APP中。
2. 銀行轉帳(搭配 MAX 交易所)

目前台灣不能直接把新台幣匯到海外交易所(例如 Binance、OKX),所以很多人會先透過 MAX 或其他本地交易所。
- 做法:先在 MAX 開戶 → 綁定台灣銀行帳戶 → 把新台幣轉入 → 買 USDT 或 BTC → 再轉到海外交易所(如 OKX)。
- 優點:適合金額比較大的操作,匯率透明,手續費比刷卡便宜。
- 缺點:轉帳與上鏈需要時間,第一次操作對新手來說有點麻煩。
3. P2P / 場外交易
像 OKX、Binance 都有 P2P(點對點)交易區,可以直接跟其他用戶用台幣買賣。
- 優點:匯率通常不錯、手續費低。
- 缺點:需要確認交易對象的可靠度,雖然平台有風控機制,但仍有一定風險。
每種方式都有優缺點,我自己是保守派的,寧多走一步各種保險的方式來入金,我最後是選搭配 MAX 交易所(綁定自己的台新帳戶)購買 USDT 穩定幣,再透過 Tron(TRC20) 充幣到我自己的 OKX 中。
👉 但也要提醒「務必確認收款地址與鏈一致」,否則資金可能丟失。
實際經驗成功加密貨幣入金方式:為什麼最後還是用了 OKX

一開始只是想要單純入金,後來因為看到 Terry 推薦,才去研究 OKX 的一些功能。像是 簡單賺幣、USDT 年化 10% 左右的理財產品、還有 定投機器人,雖然我也知道這些有風險,但就抱著「試試看」的心態,把一部分錢放進去。
其實 MAX 也有類似的功能,但我自己主要把 MAX 當作「新台幣入金的中繼站」。也就是說:先用 MAX 買 USDT,再轉到 OKX,才開始用那些功能。
如果只是單純想買比特幣長期持有,沒有要特別用這些附加功能,那其實直接停留在 MAX 就好,不一定需要再轉到 OKX。
為什麼我覺得 OKX 還是好用
- 介面友善:對新手來說比 Binance 更直覺。
- 手續費合理:透過 MAX 入金再轉幣,整體成本可以接受,比刷卡划算。
- 功能多元:除了買賣加密貨幣,還有理財、定投工具可以玩。
- 出入金順暢:要提領到 Web3 錢包(MetaMask、Rabby 等)比較方便。
- 資金安全權衡:我的金額不大,放在交易所暫時能接受。
這篇不是推廣文,只是把自己的選擇紀錄下來。對我來說,OKX 在「方便性 + 額外功能」之間,找到了一個比單純買幣更吸引我的平衡點。
還在思考加密貨幣入金的風險 & 不確定性
雖然目前還算用得順,但還有幾個疑慮:
- 長期資金是不是應該放冷錢包(例如 Ledger、Trezor)才最安全?
- 台灣未來如果加強監管,會不會限制這些出入金管道?
- 如果金額變大,OKX 的出金速度或限制會不會影響流動性?
這些問題現在沒有答案,只能邊做邊觀察。
台灣加密貨幣入金常見問題
A:目前多數台灣信用卡無法成功刷卡,建議透過 MAX 入金再轉幣比較穩定。
A:MAX 是台灣合法的交易所,能直接用台幣入金;OKX 屬於海外交易所,幣種更多、流動性更高。我就是「MAX 買幣 → 轉到 OKX」。
A:小金額可以,但建議長期持有還是轉到冷錢包比較安全。
關於我的加密貨幣入金小結論
這篇不算完整教學,而是我自己的「台灣入金比特幣」紀錄。可能有遺漏,但至少是真實體驗。未來如果有新的發現(例如更低手續費的方式,或不同平台比較),我會再補上來。
最近開始研究加密貨幣,第一步就是「入金」。結果發現這件事比我想像中麻煩,所以我就想把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,也順便整理一下這其中到底有哪些過程。